《图书馆建设》
中医药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环。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生命观和疾病观,在世界传统医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认为人和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倡导“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汉英双语类图书的出版,既可弘扬汉语知识,又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及中医药文化。
中医汉英双语类图书的译文,除了要遵循通用英语的翻译规范,还要尤其注意医学专业术语的翻译规范。中医药图书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词汇,如果翻译不准确、不规范、不同一,会造成概念混淆,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混乱,影响中医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中医药理论吸收了古代哲学的观念和辩证的思维,兼具人文性与科学性,英译时还要注意隐藏于中医词汇之后的文化内涵和学术内涵的传达。双语类图书还需要注意译文的对应性、完整性和严谨性。
《中医史话》一书对中医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以时间主线,对中医历史著作与事件进行了梳理,介绍每个时期独特的发展特色与代表人物、医籍。书稿涵盖了中医理论及临床各科诸多专业术语,较具典型性。本文以《中医史话》为例,试对中医汉英双语类图书审稿要点进行探析。
1 中医专业术语译文的准确性、规范性、同一性
目前有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的出台,国内也出版有多种汉英中医词典,但中医专业术语英译中的规范统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1]。相关的标准如: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颁布的《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2],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组织编写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3](International Standard Chinese-English Basic Nomencl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以下简称ISN),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术语标准(术语在线网站①)。中医英译图书审稿编辑中可参考以上标准以及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英语相关教材的译法。
1.1 中医基本核心术语的翻译
中医理论与临床中各学科通用、基本、核心的术语包括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经络、体质、望闻问切四诊,以及各种辨证、治疗方法的内容。书稿中这类术语英译常见的问题有:其一,同一名词的前后文译法不一致;其二,曲解中医语词意思,“望文生义”进行翻译;其三,不恰当地用西医术语译法翻译中医术语。
如“脏腑”一词,《中医史话》书稿中有不同译法,如“Zangfu organs”“Zang-fu Viscera”。ISN译为“zang-fu organs”,术语在线译为“zangfu viscera”。同一书稿的术语只要按照相近的规则和方法来翻译,这两种译法都可以。《中医史话》书稿中“organ”用得较多,故审稿时建议作者统一为“zang-fu organs”。相应地,“脏”“腑”也统一译为“zang-organ”“fu-organ”。
如“运气”一词,书稿中借鉴“气”(qi)的译法,译为“yunqi”。但“运气”不像“气”(qi)、“太极”(Tai Ji)一样已成为广为人知的中医相关特定概念。“运气”是五运(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和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的合称,单纯用拼音译法“yunqi”,不足以使读者理解其意,因此建议作者加用术语在线推荐的“five evolutive phases and six climatic factors”,采用音译加意译进行双译。
如“寸”,书稿中将“3寸”“4寸”译作“0.33 foot (three cun)”“0.44 foot (four cun)”并不妥。因为“寸”是中医“同身寸”,不是一般度量衡的“寸”,不能简单地用度量单位换算来。“寸、关、尺”现多用音译“cun、guan、chi”,因此建议作者依次进行统一处理。
又如“升”,书稿中前后译法不一样,前处“二升”药物译作“two liters”,后处“一升”药物译作“one sheng (a unit of measurement in ancientChina)”。我国古代的“升”并不等同于现代的“升”。因此前处译为“liters”肯定是不合适的,而后处译法较为可取。
1.2 中药名称的翻译
如书稿中介绍用酒浸泡大黄、白术、桂枝、桔梗、防风等制成的屠苏酒来预防疾病。大黄、白术、桂枝、桔梗、防风被分别译为“Da Huang(Rhubarbofficinale)”“Bai Zhu (Atractylodes macrocephaia)”“Gui Zhi (Cassia twig)”“Jie Geng(Platycodon grandiflorum)”“Fang Feng(Radix Saposhnikoviae)”。这几味中药名的翻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药名拼音之间不应加空格,应参照最新版《药典》[4]中中药名的汉语拼音改为“Dahuang”“Baizhu”“Guizhi”“Jiegeng”“Fangfe ng”。第二,音译法之外,有的中药译为英文,有的中药译为拉丁文,未遵循“同一性”原则,且如果采用拉丁文,拉丁文应为斜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