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设

期刊导读

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方案研究

来源:图书馆建设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孙潇(1983,12—),女,满族,北京人,本科,图书管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

如今,5G已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5G的应用给很多行业领域都带来了挑战。比如,图书馆行业在5G的支持下可以实现智慧化和智能化。而想要5G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效果,应从多方面入手制订相应的技术方案。

1 5G对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价值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信息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5G是现阶段最新形式,5G的出现给经济发展、文化与网络安全等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它除了能为人之间的通信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还能将通信能力延伸至人和机器,将其作为智能互联网的重要基础。在信息技术领域,5G是一项通用技术,其可以创造的经济价值除了表现在能创造巨大财富以外,还表现在产业及领域全面改造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生活的变革[1]。在当前的5G时代中,移动互联彻底突破了带宽等因素的限制,使网络时延与终端接入等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充分发挥智能感应、学习等能力,同时还能对这些能力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由此可见,5G技术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服务效率,推动行业创新与发展。对图书馆而言,是一个善于对新技术进行吸纳的行业,基于此,5G能为图书馆创新和发展提供新动力,从而打造出智能化的全新发展篇章。

2 响应式网站建设

基于互联网和图书馆相结合的新模式,读者能利用不同终端设备对图书馆网站进行访问,以此更全面地获取知识、文献或信息。但因为网速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我国很多图书馆网站都没有添加很多视频与图片,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加载速度,而即便如此也存在用户体验感相对较差和兼容性不足等实际问题。在今后的5G网络当中,网速峰值可以超过10G/s,这样会使网站的建设进入到全新阶段,将动态网页作为核心的响应式网站必定成为图书馆网站主要发展方向。对于响应式网站,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网站可以实现自动适配和多端响应,在此基础上还能实现统一管理。用户在浏览这一网站时,基本不会受到限制,能对屏幕进行自动识别、对图片的尺寸进行自动调整,真正使一网兼容了每一种终端。无论读者所处何时何地,都能通过任意智能终端对图书馆网站进行访问,从而满足读者自身的浏览、阅读、下载等要求[2]。

在不断建设与发展智慧图书馆过程中,针对5G网引入后提出的挑战,在网站建设方面不能只停留于静态与低速状态,应尽快建成门户网站。对于技术人员,应通过对Bootstrap等工具的应用建设与图书馆相适应的响应式网站,然后采用代码库为不同接入设备提供良好的查看与浏览等体验。对响应式网站进行设计时,应始终将增强用户体验作为核心,在内容与感官等方面抓住用户,使所有读者都可以轻松地和网站实现交互。首先,在网站页面合理使用多媒体元素,如Flash与高清图片,使用户感受到网站的丰富多彩,加强用户参与度,提高体验感。其次,引入AR/VR技术,将过去无法在网站中进行添加的元素都能直观且准确地表现给用户,并使网站的内容得以进一步丰富。最后,通过对智能技术的合理应用,在网站的前台页面使读者和机器实现智能互动,进而使智能机器人提供响应式服务。

3 资源存储体系建立

对纸本资源智能化存储予以不断完善。在当前的5G背景之下,对图书馆而言,其运行模式开始趋向于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在图书馆当中,数据是一项重要资源,能为智能提供可靠基础。在建设智慧图书馆时,必须掌握数据,提供良好的服务能力。尽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可以为图书馆建设的提供丰富资源,但传统纸本资源依然是图书馆进行资源建设重要基础。纸本资源想要适应5G发展,充分发挥出知识价值,需使其尽快向智慧化与数据化等方向转变,采用智慧化方法实现和移动互联网的相连。对此,首先应对智能芯片技术进行普及应用。绝大多数图书馆都要取代传统磁条,使用智能化的芯片,为所有纸本资料的智能互联奠定基础。其次,建立一个智能且立体的书库。对纸本资源进行检索、借阅与保存时,都需要采用密集书库。通过对新型集成系统的合理应用,并引入ASRE等先进技术,切实加快书库的实际建设速度,使纸本资源的存储与相关服务都实现智能化的目标[3]。

促使数字资源实现云端存储。在基于5G的创新服务当中,移动云计算是一种关键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模式,能为资源存储质量及密度的提高带来新的机遇。通过对响应式网站的建设以及新系统的运行,能为用户访问及知识获取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然而,对于数字资源存储,仍需采用云计算资源。目前,学习强国这一平台即为云存储实际应用的重要典范,十分值得图书馆进行思考与借鉴。对数字资源进行的保存实际上一项具有综合性与长期性特点的工作,可使用云端和5G相结合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是指通过对云备份及云存储等的合理应用,基于本地备份,将同城备份作为保障,将异地备份作为补充,以此形成一套完整的保存方案。各图书馆在不断增加自身存储实际容量的基础上,加强和其他图书馆的联盟和与资源提供商等之间的合作,遵循异地保存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基础设施及现有的计算能力,使资源被存储于云中或本地。